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题目
李后主南汉后主 五代 · 潘佑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七十六
仆与足下叨累世之盟。
虽疆畿阻阔。
休戚实同。
敢奉尺书。
敬布腹心。
昨大朝伐楚。
足下疆吏弗靖。
遂成衅隙。
初为足下危之。
今敝邑使臣入贡。
皇帝幸以此宣示曰。
彼若能幡然改图。
华车之使造廷。
则百万之师。
不复出矣。
不然。
将有不得已者。
仆料大朝之心。
非贪土地也。
怒人不宾而已。
且古之用武。
不计强弱小大。
而必战者有四。
父母宗庙之雠。
一也。
彼此乌合。
民无定心。
二也。
敌人进不舍我。
退无守路。
战亦亡。
退亦亡。
三也。
彼有败亡之势。
我乘进取之机。
四也。
今足下与大朝。
无是四者。
而坐受天下之兵。
决一旦之命。
安国家利社稷者。
固如是乎。
夫强则南面而王。
弱则玉帛事大。
屈伸在我。
何常之有。
违天不祥。
好争危事。
天方相楚。
尚未可争。
而况今日之事邪。
地莫险于剑阁
而蜀亡矣。
兵莫强于上党
李筠失守矣。
窃意足下国中。
必有矜智好谋之臣。
献尊主强国之策。
以谓五岭之险。
非可遽前。
坚壁清野。
绝其饟道。
依山阻水。
射以强弩。
彼虽百万之兵。
安能成功。
不幸而败。
则轻舟浮海。
犹足自全。
岂能以万乘之主而屈于人哉。
此说士之常谈。
可言而不可用。
异时王师南伐。
水陆并举。
百道俱进。
岂暇俱绝其饟道。
尽保其壁垒。
或用吴越舟师。
泉州航海。
不数日至足下国都矣。
人情恟恟。
则舟中皆为敌国。
忠义敢死之士。
未易可见。
虽有巨海。
孰与足下俱行乎。
近奉大朝谕旨。
以为足下无通好之心。
必举上秋之役。
即命敝邑。
速绝连盟。
虽善邻之心。
期于永保。
而事大之节。
焉敢固违。
之不得事足下也。
臣子之情。
尚不逾于三谏。
之极言。
于此三矣。
是为臣者可以逃。
为子者可以泣。
为交友者亦惆怅而遂绝矣。
李后主南汉后主第二书 五代 · 潘佑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七十六
与足下叨累世之睦。继祖考之盟。
情若弟兄。义同交契。
忧戚之患。曷常不同。
每思会面抵掌。交议其所短。
各陈其所长。使中心释然。
利害不惑。而相去万里。
斯愿莫申。凡于事机。
不得款会。屡达诚素。
冀明此心。而足下谓书檄一时之仪。
近国梗槩之事。外貌而待之。
汛滥而观之。使忠告确论。
如水投石。若此则又何必事虚词而劳往复哉。
殊非夙心之所望也。今则复遣人使。
罄申鄙怀。又虑行人失辞。
不尽深素。是以再寄翰墨。
重布腹心。以代会面之谈。
与抵掌之议也。足下诚听其言。
如交友谏争之言。视其心。
如亲戚急难之心。然后三复其言。
三思其心。则忠乎不忠。
斯可见矣。从乎不从。
斯可决矣。昨以大朝南伐。
图复楚疆。交兵已来。
遂成衅隙。详观事势。
深切忧怀。冀息大朝之兵。
求契亲仁之愿。引领南望。
于今累年。昨命使臣入贡大朝。
大朝皇帝累以此事宣示曰。彼若以事大之礼而事我。
则何苦而伐之。若欲兴戎而争我。
则以必取为度矣。见今点阅大众。
仍以上秋为期。令敝邑以书复叙前意。
是用奔走人使。遽贡直言。
深料大朝之心。非有唯利之贪。
盖怒人之不宾而已。足下非有得已之事。
不可易之谋。殆一时之忿而已。
观夫古之用武者。不顾大小强弱之殊。
而必战者有四。父母宗庙之雠。
此必战也。彼此乌合。
民无定心。存亡之几。
以战为命。此必战也。
敌人有进必不舍。我求和不得。
退守无路。战亦亡。
不战亦亡。奋不顾命。
此必战也。彼有天亡之兆。
我怀进取之机。此必战也。
今足下与大朝。非有父母宗庙之雠也。
非同乌合存亡之际也。既殊进退不舍奋不顾命也。
又异乘机进取之时也。无故而坐受天下之兵。
将决一旦之命。既大朝许以通好。
又拒而不从。有国家利社稷者。
当若是乎。夫称帝称皇。
角立杰出。今古之常事也。
割地以通好。玉帛以事人。
亦古今之常事也。盈虚消息。
取与翕张。屈伸万端。
在我而已。何必胶柱而用壮。
轻祸而争雄哉。且足下以英明之资。
抚百越之众。北距五岭
南负重溟。藉累世之基。
有及民之泽。众数十万。
表里山川。此足下所以慨然而自负也。
然违天不祥。好战危事。
天方相楚。尚未争。
若以大朝师武臣力。实谓天赞也。
太行而伐上党。士无难色。
剑阁而举庸蜀。役不淹时。
是知大朝之力难测也。万里之境难保也。
十战而九胜。亦一败忧。
六奇而五中。则一失何补。
况人自以我国险。家自以我兵强。
盖揣于此而不揣于彼。经其成而未经其败也。
何则。国莫险于剑阁
而庸蜀已亡矣。兵莫强于上党
太行不守矣。人之情。
端坐而思之。意沧海涉也。
及风涛骤兴。奔舟失驭。
与夫坐思之时。盖有殊矣。
是以智者虑于未萌。机者重其先见。
图难于其易。居存不忘亡。
故曰计祸不及。虑福过之。
良以福者人之所乐。心乐之。
故其望也过。祸者人之所恶。
心恶之。故其思也忽。
是以福或修于慊望。祸多出于不期。
又或虑有矜功好名之臣。献尊主强国之议者。
必曰慎无和也。五岭之险。
山高水深。辎重不并行。
士卒不成列。高垒清野而绝其运粮。
依山阻水而射以强弩。使进无所得。
退无所归。此其一也。
又或曰彼所长者。利在平地。
今舍其所长。就其所短。
虽有百万之众。无若我何。
此其二也。其次或曰战而胜。
则霸业可成。战而不胜。
则汛巨舟而浮沧海。终不为人下。
此大约皆说士孟浪之谈。谋臣捭阖之策。
坐而论之也则易。行之如意也则难。
何则。今荆湘以南。
庸蜀之地。皆是便山水习险阻之民。
不动中国之兵。精卒已逾于十万矣。
况足下与大朝。封疆接畛。
水陆同途。殆鸡犬之相闻。
岂马牛之不及。一旦缘边悉举。
诸道进攻。岂可俱绝其运粮。
尽保其城壁。若诸险悉固。
诚善莫加焉。苟尺水横流。
则长堤虚设矣。其次曰。
或大朝用吴越之众。自泉州泛海以趋国都。
则不数日至城下矣。当其人心疑惑。
兵势动摇。岸上舟中。
皆为敌国。忠臣义士。
能复几人。怀进退者。
步步生心。顾妻子者。
滔滔皆是。变故难测。
须臾万端。非惟暂乘始图。
实恐有误壮志。又非巨舟之可及。
沧海之游也。然此等皆战伐之常。
兵家之预谋。虽胜负未知。
成败相半。苟不得已而为也。
固断在不疑。若无大故而思之。
又深痛惜。且小之事大。
理固然也。远古之例。
不能备谈。本朝当杨氏之建吴也。
亦入贡庄宗。恭自烈祖开基。
中原多故。事大之礼。
因循未遑。以至兵交。
几成危殆。非不欲凭大江之险。
恃众多之力。寻悟知难则退。
遂修出境之盟。一介之使才行。
万里之兵顿息。惠民和众
于今赖之。自足下祖德之开基。
亦通好中国。以阐霸图。
愿修祖宗之谋。以寻中国之好。
荡无益之忿。弃不急之争。
知存知亡。能强能弱。
屈已以济亿兆。谈笑而定国家。
至德大业无亏也。宗庙社稷无损也。
玉帛朝聘之礼才出于境。而天下之兵已息矣。
岂不易如反掌。固如太山哉。
何必扼腕盱衡。履肠蹀血。
然后为勇也。故曰德輶如毛。
鲜克举之。我仪图之。
又曰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又曰沉潜刚克。高明柔克。
此圣贤之事业。何耻而不为哉。
况大朝皇帝以命世之英。光宅中夏
承五运而乃当正统。度四方则咸偃下风。
猃狁太原。固不劳于薄伐。
南辕返旆。更属在于何人。
又方且遏天下之兵锋。俟贵国之嘉问。
则大国之义。斯亦以善矣。
足下之忿。亦可以息矣。
若介然不移。有利于宗庙社稷可也。
有利于黎元可也。有利于天下可也。
有利于身可也。凡是四者。
无一利焉。何用弃德修怨。
自生雠敌。使赫赫南国。
将成祸机。炎炎奈何。
向迩。幸而小胜也。
莫保其后焉。不幸而违心。
则大事去矣。复念顷者淮泗交兵。
疆陲多垒。吴越以累世之好。
遂首为厉阶。惟有贵国情分愈亲。
驩盟愈笃。在先朝感义
情实慨然。下走承基
理难负德。不能自已。
又驰此缄。近负大朝谕旨。
以为足下无通好之心。必举上秋之役。
即命敝邑。速绝连盟。
虽善邻之怀。期于永保。
而事大之节。焉敢固违。
之不得事足下也。是以恻恻之意。
所不能云。区区之诚。
于是乎在。又念臣子之情。
尚不逾于三谏。之极言。
于此三矣。是为臣者可以逃。
为子者可以泣。为交友者亦惆怅而遂绝矣。
刘鋹除官诏开宝四年六月壬午 五代至宋初 · 宋太祖
 出处:全宋文卷六、《宋大诏令集》卷二二五
刘鋹久据海隅,不供王祭。
罔顺舞干之化,敢兴拒辙之心,果就生擒,所宜显戮。
朕方思解网,务在好生,爰推异恩,待以不死,是命释其系缚,被以冠裳,仍升翊卫之班,俾列会朝之位。
昔轩皇至圣,非无涿野之诛;
大禹成功,尚有防风之戮。
比于前代,我无愧焉。
勉承宽宥之恩,勿怠肃恭之志。
可特授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太保右千牛卫大将军员外置同正员封恩赦侯食邑二千户
岭南道行营擒刘鋹露布开宝四年 唐末宋初 · 潘美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皇朝文鉴》卷一五、《宋会要辑稿》礼九之三五(第一册第五四六页)、《事文类聚翰墨大全》甲一、《宋元通鉴》卷三、《文翰类选大成》卷一四九
岭南道行营都部署潘美副部署尹崇珂都监朱宪等上尚书兵部:臣等闻飞霜激电,上帝所以宣威;
伐罪吊民,明王以之耀武。
我国家仰稽玄象,大启洪基,将复三代之土疆,永泰万方之生聚。
西平巴蜀,云雷敷润物之恩;
南定衡湘,江汉鼓朝宗之浪。
岭南之犷俗,独恃远以偷安,久背照临,罔遵声教。
伪汉国主刘鋹,性惟凶恶,识本庸愚,以虐害为化风,以诛戮为政事。
置火床铁刷之狱,人不聊生;
设剉碓汤镬之刑,古未尝有。
恨刀锋之不快,用锯解以恣情,脔割刲屠,穷彼残害。
一境吁天而无路,生民何地以称冤!
众心望君,如望皎日。
我皇帝仁深恤隐,义切救焚,遂发干戈,拯其涂炭。
臣等上凭神武,遥禀睿谋,举军未及于半年,乘胜连平于数郡,累逢战阵,无不扫除。
刘鋹远惧倾危,寻差人使。
初则称臣上表,具陈归化之心;
后乃设诈藏奸,翻作款兵之计。
臣与将士等仰承睿旨,不敢逗留,于正月二十七日已到栅口,去广州只及一程。
刘鋹又频发佐僚,来往商议,渐无凭准,固欲淹留。
兼于诸处收到新出伪命文榜,皆是会合逆党,以拒王师。
至二月四日,果遣其弟伪禛王保兴等,部领举国军兵,并来决战。
臣等愤其反覆,认此狂迷,寻结战以交锋,复挥戈而誓众。
行营将士等,感大君之抚御,咸愿竭忠;
怒逆党之拒张,争先效命。
八十里枪旗竞进,数万人杀戮无遗。
寻又分布师徒,径收贼垒。
刘鋹知城隍之必陷,将府库以自焚。
烈焰连天,更甚昆冈之火;
投戈散地,甘从涿野之诛。
刘鋹则寻即生擒,广州则当时平定。
其在州官吏、僧道、军人、百姓等,乍除苛虐,咸遂生全,无不感帝力以沾衿,望皇都而稽首。
此盖天威远被,宸算遐敷,平七十年不道之邦,救百万户倒悬之命。
殊方既乂,长承日月之回光;
鸿祚无疆,永乾坤之降祐。
刘鋹并伪署判六军十二卫、禛王刘保兴太师潘崇彻玉清宫使、左龙虎军观军容使、内太师龚澄枢,列圣宫使、六亲观军容使、内太师李托,内门使、骠骑大将军、内侍郎薛崇誉等,朋助刘鋹,旅拒王师,既就生擒,合同俘献。
臣等幸陪戎事,倍乐圣功,无任快抃欢呼之至,谨奉露布以闻。
杂赋刘氏铜像(在玄妙观内,南汉刘鋹与其二子各范铜为像,少不肖,即杀冶工,凡再三乃成。) 明 · 张诩
 押词韵第一部
恩赦侯,蛇学龙。
范金为像,屡杀冶工。
金人已去,翁仲无踪。
恨不如谢豹,羞愧若为容。
岭南道行营擒刘鋹露布 北宋 · 刘跂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五九、《学易集》卷五
岭南道行营都部署潘美副部署尹崇珂都监朱宪等,上尚书兵部:臣等闻飞霜激电,上帝所以宣威;
罚罪吊民,明王以之耀武。
我国家仰稽玄象,大启洪基,将复三代之土疆,永泰万方之生聚。
西平巴蜀,云雷敷润物之恩;
南定衡湘,江汉鼓朝宗之浪。
岭南之犷俗,独恃远以偷安,久背照临,罔遵声教。
伪汉国主刘鋹,性惟凶恶,识本庸愚,以虐害为化风,以诛戮为政事。
制火床铁刷之狱,人不聊生;
设剉碓汤镬之刑,古未尝有。
恨刀锋之不快,用锯解以恣情,脔割刲屠,穷彼残害。
一境吁天而无路,生民何地以称冤。
众心徯后,如望云霓
我皇帝仁深恤隐,义切救焚,遂发干戈,拯其涂炭。
臣等上凭神武,遥禀睿谋,举军未及于半年,乘胜连平于数郡,累逢战阵,无不扫除。
刘鋹远惧倾危,寻差人使。
初则称臣上表,具陈归化之心;
后乃设诈藏奸,翻作款兵之计。
臣与将士等仰承睿旨,不敢逗留,于正月二十七日已到栅口,去广州只及一程。
刘鋹又频发佐僚,来往商议,渐无凭准,固欲淹留。
兼于诸处收到新出伪命文榜,皆是会合逆党,以拒王师。
至二月四日,果遣其弟伪祯王保兴等,部领举国军兵,并来决战。
臣等愤其翻覆,认此狂迷,寻结战以交锋,复挥戈而誓众。
行营将士等,感大君之抚御,咸愿竭忠;
怒逆党之拒张,争先效命。
八十里枪旗竞进,数万人杀戮无遗。
寻又分布师徒,径收贼垒。
刘鋹知城隍之必陷,将府库以自焚。
烈焰连天,更甚昆冈之火;
投戈散地,甘从涿野之诛。
刘鋹则寻即生擒,广州则当时平定。
其在州官吏僧道军人百姓等,乍除苛虐,咸遂生全,无不感帝力以沾襟,望皇都而稽首。
此盖天威远被,宸算遐敷,平七十年不道之邦,救百万户倒悬之命。
殊方既入,长承日月之回光;
鸿祚无疆,永乾坤之降祐。
刘鋹并伪署判六军十二卫祯王刘保兴太师潘崇彻等,并举国军兵,及太史、内太师龚澄枢,列圣宫使、六军观军容使、内太师李托,内门使、骠骑大将军、内侍中薛崇誉等,朋助刘鋹,旅拒王师,既就生擒,合同俘献。
臣等幸陪戎事,倍乐圣功,无任快抃欢呼之至。
谨奉露布以闻。
哀洸口南汉禹馀宫东面招讨使内侍监上柱国邵廷琄,刘鋹爱将也。宋太祖受禅,廷琄言于曰:‘汉承唐乱,居此五十年。幸中国有故,干戈不及,而汉益骄于无事。然兵不识旗鼓,而人主不知存亡。夫天下乱久矣,乱久而治,自然之势也。今真人已出,必将尽有海内,其势非一天下不已。宜修兵为备,不然,率珍宝奉中国,遣使以通好。’懵然不以为虑。及宋师南伐,所遣将战死,始思廷琄言,命廷琄以舟师出洸口。有谮之者,遣使赐死。士卒排军门诉无反状,不能救,为立祠洸口。廷琄,东莞人。邵村者,即其遗族。) 明 · 陈琏
哀洸口,天为愁,海风吹鬓寒飕飕(鬓,明崇祯东莞县志》卷七作“发”。 )
五羊城头天狗堕,南汉伯气应全收(伯,明崇祯东莞县志》卷七作“霸”。 )
天吴海鲸恣吞噬(吞,明崇祯东莞县志》卷七作“贪”。 ),漠漠妖氛遍南裔(氛,明崇祯东莞县志》卷七作“气”。)
皇风闻已畅中原,岭海疮痍待湔洗。
禹馀宫使输忠言,主聪不悟诚堪怜。
舟师甫自屯洸口,此身已殒谮人手。
至今山下有遗祠,日色惨淡行人悲。
刘鋹僭号岭南虐其民潘美伐之俘以献为猛虎攫 南宋 · 崔敦礼
猛虎攫,噬海隅
跨峤绵岭,环为炉。
流膏解节,民毕屠。
帝怒惠顾,思往苏。
授以暴将,施天诛。
长驱无垠,抵其郛。
手援炎歊,吹以濡。
长缨系颈,来累累。
撑骸脍肉,穷凶徒。
观城告社,咸嗟歔(右猛虎攫二十句)